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受先帝朱瞻基嘱托,辅佐幼主朱祁钰,直至其成年。多年来一直兢兢业业,未敢有一丝松懈,比起举士颇为专擅的杨士奇和向来谨言慎行的杨溥,杨荣老成持重。而且他颇擅长边务,涉及边疆事,胤礽多会听从他的建议。
给了“文敏”这样的谥号,又给了其子官职,胤礽又想起了杨荣去世前,自己去看他的场景。
帝王来看臣子,一般都是臣子快不行了,有遗言要交代。
杨荣吩咐仆从把自己的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连胡子都整理过了,就差染黑了。看到胤礽后,原本萎靡不顿的神情突然有些振奋。
“陛下来了,恕老臣无力行礼……”
胤礽连忙阻止,“您受先帝之命,教导我多年,有师徒名分,我这做学生的来看您,怎可让您给我行礼。”
杨荣喃喃道:“臣年少及第,历建文、永乐、洪熙、宣德、景泰五朝,不敢说毫无私心,但也是夙兴夜寐,兢兢业业四十余年,如今老臣即将去见大明的列祖列宗,此屋内也没有第三个人,陛下可否俱实告诉老臣,是否有削藩之心?”
杨荣之所以有这一问,是因为这三年朝廷打麓川,也接连收拾了几个藩王。杨荣查看过,被收拾的藩王平日里鱼肉乡里,无恶不作,堪比秦愍王。【1】
虽然皇帝收拾人的名义是谋逆,私造龙袍,但是杨荣以自己四十年的从政经验断定:怎么会有这么多愚蠢的藩王?!
一个人私造龙袍,还有可能。但这么多人都在私造龙袍,他们是不是脑袋被驴踢了。
告发这些藩王的是当地百姓,背后是那个叫王振的太监,而王振,杨荣知道,他是专门给皇帝干脏事的太监。
再想到这些藩王被废为庶人后,王府财产有一部分拿出来安抚当地百姓,其余全部入了国库和内库,杨荣就猜测:这件事和这位小皇帝有关系。
难不成是想学建文帝削藩?
面对杨荣虽苍老却认真的表情,胤礽也十分认真地说了实话,“是。”
“太/祖规定,宗室之内不得预四民之业,仕宦永绝,农商莫通,要求全天下来供养宗室。但太/祖时期,宗室人数有限,消耗财力也有限。但宗室是会开枝散叶的,大部分税收用于抚养增长迅速的宗室人口,藩王拥有自己土地的使用权,导致大量税收无法上交国库,都进入藩王个人口袋!他们一边吸着朝廷的血,一边吸着百姓的血,长此以往,这大明到底是我的天下,还是藩王的天下!”
宗室这不能做,那不能做,可不就只能可劲儿敛财,兼生孩子敛财了吗!
向地方官员和百姓敲诈勒索,至于侵占民田公地、强占民女妾妃、贪污受贿和走私贩卖更是司空见惯。
洪武年间,朱元璋只册封了一位晋王,到明末嘉靖年间,有封爵的直系宗室后人就已经达到1851位;河南的一位周王,到万历年间的直系宗室已经超过五千人。洪武年间,明朝皇家档案馆上能够查找到的皇室直系宗室人口为58人。
大明弘治五年,陕西巡抚杨澄筹想皇帝上奏,山西庆成王朱钟镒,创造了一项生育纪录,他已经拥有儿女94名。
他的众多儿子也继承了父亲的生育能力,将“生育”竞赛提升到新的高度,子女高达到163人。到了第三代,庆成王府第三代子孙已经达到510人,经过三代人的努力,整个庆王府的宗室直系人口就超过1000号人。
崇祯年,两省税收都不够给藩王发俸禄!崇祯帝连军费都拿不出来,还要周皇后变卖自己的嫁妆筹钱。
“朕才是这大明的皇帝,想修建宫苑还要挨弹劾,宗室们倒是堂而皇之地敛财、鱼肉百姓!朕,不欲再这样下去!”
想打个猎,御史都要上书说他劳民伤财,更别提将来开海禁、打东瀛了!宗室的日子过得那么舒服,合着他这皇帝是给宗室打工的?
杨荣怎么不知道宗亲拿着太/祖的命令当敛财工具,但实在不建议皇帝在此时削藩。
“陛下不可操之过急!”杨荣急道,“臣知陛下不满宗室为非作歹,但荣养宗室是太/祖定下的规矩,贸然行事,只会给宗室不服朝廷的借口,言官们也会弹劾的!”
要更改这条规矩,那就是不孝,言官肯定会闻风而奏。
胤礽也考虑过这点,所以他要把文武百官拉到他这边,要大明的官员联合起来,和他一起对抗宗室。
杨荣又咳嗽了几声,“陛下,臣亦赞同不再荣养宗室。但如何才更稳妥,避免靖难之事再度发生,宗室们没了生财的路子,又要怎么安排他们,这些陛下都要考虑好。”
一个不慎,靖难之事可能会重演。就算不重演,这群宗亲折腾起来,也够皇帝喝一壶的。
皇帝总不能把宗亲们全杀了,或者全部关在凤阳高墙内。
这也是一个辅政大臣最后的教导了。
胤礽郑重应下,对面的杨荣却笑着问道:“老臣觉得,陛下想改的皇明祖训,恐怕不止这一条吧?”
那是一种笃定胤礽会点头的笑。
胤礽轻声说道:“还有很多,比如妃嫔殉葬时,有伤天和,必废止。”
杨荣又咳嗽了几声,声音也比之前低了几分,“陛下不怕来日见到太/祖皇帝,太/祖责罚于陛下吗?”
胤礽丝毫不在乎,“太祖皇帝的妃嫔在他老人家殡天时,就已经全部殉葬,太宗、仁宗、宣宗的妃嫔也全部殉葬。今后,是我和我后代的妃嫔,无需再殉葬。”
“而且,我觉得只要我做得好,做一个比人人称颂的皇帝,太/祖那么英明神武的人,也不会揪着一点不放的。”
如果他真的怪罪,那胤礽就把原本的历史给他看——改了几条不合时宜的祖训,保住你的三大营二十多万精锐,五十多位文武大臣,保住从边关到北京的无数百姓,保你大明江山,这还不够吗?
不愿意你就把原来的朱祁镇送上去!
胤礽信心满满,他才不管朱元璋怎么想,“祖训说的是当年的事情,时过境迁,世事总是不断变化,如何能被不合时宜的规定束/缚住手脚?天下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若是想江山永固,那就要时刻谨慎,时时忧虑,这样才是帝王该做的。”
听完胤礽这番话,杨荣的脸上忽然露出得偿所愿的笑,他说:“老臣今日终于明白先帝为什么废孙后、复立胡后了,陛下,先帝的眼光不错,您是天生的帝王,日月山河永存!陛下,臣先行一步,告之先帝,陛下做得很好。若是将来太/祖责罚,臣必会挡在陛下身前!”
胤礽亦深深动容,这是他以前未曾见过的士人风骨。虽然杨荣也有私心,但他与于谦一样,是真的把一生兜献给了大明。
胤礽伸手抱住杨荣,“老师,那咱们可说定了——”
&&&&&
杨荣病逝,辅政大臣去其一,杨士奇等人亦是十分悲伤。但没过多久,杨士奇之子杨稷横虐乡里,侵暴杀人,被言官当庭弹劾。此时皇帝还沉浸在杨荣病逝的悲痛中,见证据确凿,大怒,斥杨士奇教子无方,竟然养出这等畜牲来,责令有司详查,一旦属实,依法办理,不得徇私。
杨士奇被训斥得跪地请罪,根本不敢求情,下朝后更是以袖掩面。之后觉得无颜见人,又担心儿子,突发疾病,请了好一阵子假。
胤礽闻听,连忙让太医过去诊治(注:整治过后有能力的太医),顺便杨溥、张辅几个还去宽慰了一番,说陛下那日是太心急了,听说你病了,连太医都派出来了,还让我们回去仔细说说你的病情。
杨士奇是在担心儿子,但是他也知道此案由言官当庭上奏,上达天听,他的儿子是没办法救下来了。
果然,有司认为杨稷暴虐成性,杀害数十条人命,罄竹难书,罪无可恕。皇帝批准,看在杨士奇面上,就给个痛快,斩立决。
杨士奇为此大病一场,他的声望也大为受损。伤心儿子的死,又深觉自己没有教养好儿子,才让他铸成大错,无颜面见皇帝,更无颜面见家乡父老,于景泰九年逝世,享年八十,谥号“文贞”。
杨荣、杨士奇接连病逝,而另一个本应在景泰七年病逝的人物,此时却好端端活着,那就是太皇太后张氏。
老太太精神好得很,现在仍然把胡太后和孙太妃看得牢牢的,再就是天天把朱祁镇带在身边,挑拨他和孙太妃之间的关系,做足了恶婆婆姿态。
胤礽简直要为历史上的张太皇太后掬一把同情泪,人家好端端的“女中人杰”居然被黑成这个样子。
想来想去,也只有张太皇太后阻止朱瞻基废后,在孙氏成为皇后之后,在宴会上还让废后胡善祥居于孙氏之上,惹了孙氏不快这样的缘故吧!
所以,她的粉丝要尽可能黑张太皇太后和胡皇后,就为了她出气。
就好像老四的粉丝不遗余地地黑他,把老四捧到天上去一样。
胤礽很是唏嘘,这是一个被抹黑的历史人物,对另一个被抹黑的历史人物的感同身受。
景泰十年,胤礽终于按捺不住,对东瀛下手了,他真的已经忍了很久了。试问,谁穿越到历史上还能忍住不对东瀛下手?
不把那片地上鸡犬不留都是心善。
借口东瀛朝贡不诚心,送来的贡品多是敷衍,派兵攻打东瀛,再命令藩属国朝鲜出兵。
朝堂上不是没人反对,但皇帝不管,把张辅等人拉进乾清宫谈论了一个时辰,所有人都抻着脖子看乾清宫,就看最后的结果。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m.xündüxs.ċöm
要过海去对一个弹丸之地动武,那地方是有什么好东西吗?还是皇帝单纯想要开疆拓土?
很快,张辅等人出来了,不待别人问,历经五朝的英国公眉毛一竖:“君主已经下旨,尔等不去准备,又待如何啊?”
杨溥也是这个态度。
得,看样子是几个大佬商量好了。
有人认命地去办事,有头铁的则是不怕死的继续上谏,劝谏皇帝不要劳民伤财,勿要那开疆拓土的虚名。
皇帝直接命那个叫喜宁的宦官出来,喜宁不愧是京中和王振齐名的奸宦,似笑非笑一张脸,一开口就把上谏的言官给气得够呛,“诸位都是科举出身,怎么连我这内书堂出身的都不如啊!在这儿跪着干什么啊?想要威逼皇爷吗?诸位知不知道什么叫忠君,什么叫讪君卖直?”
最后一个“直”,喜宁语调上扬,透出极致的阴阳怪气,气得几个言官差点联合起来揍他,但是喜宁身边跟着几个身强体壮的宦官,言官们硬生生忍下了。
喜宁呵呵一笑,继续说道:“咱家残缺之人,皇爷指哪儿,咱家就去打哪儿,可不像几位,书不知读了多少,却不知多少道理,整日里只知道上谏这个,上谏那个,好像言官的荣耀就是逼皇爷退步一样!天底下哪有这样的道理,吃着皇爷的饭,还要骂皇爷,我喜宁可不忍不下这样的事!”
接下来就是喜宁嘴皮子输出,单方面碾压众言官。喜宁是吃饱了饭休息足了才出来,这几个言官可是大半日未进食,又晒了几个时辰。最关键的是,喜宁不要脸,而他们要脸。
他们骂喜宁是奸宦,喜宁完全不在乎,笑嘻嘻应下,反骂他们是禄蠧,站在这里就是欺负皇爷年纪小,想要威逼皇爷退步,好满足他们那不可见人的成就感,他们这种人书白读了,科举也白考了,赶紧致仕吧,不要占着位子不干人事。
言官们被气晕了过去。
过后又是一波上奏,皇帝丝毫不管,反而是上奏的言官被安排了许多差事——又累又没有油水,一看就知道皇帝是故意的。
不是没有人去大佬面前打探口风,但英国公一个冷眼,去询问的武将就蔫了,再一句“只管去便是,好处少不了你的”,该武将就回去了。
有人去于谦那边请他喝酒,但于谦人醉了脑子没醉,“你去问陛下啊,陛下让我说我肯定告诉你。”
该人:“……”你到底是醉还是没醉啊!
不管朝野怎么猜测,大明水师还是浩浩荡荡出发了,在朝鲜停靠,之后带着朝鲜国王李裪派出的将士一同攻打东瀛。【2】
水师刚从朝鲜离开,胤礽就接到了李裪的请安折子,用极尽谦逊的口吻问候了自己这位宗主国皇帝,又说了明朝前几任皇帝对朝鲜的优待,他深感荣幸,时时刻刻都在想着如何报答上国,正巧东瀛不孝,累得上国出兵讨伐,他也没什么可做的,只能日夜祈祷明军凯旋,并时刻为胤礽这位宗主国皇帝祈福,祈祷他健康顺遂。
这谦卑的口吻让胤礽十分满意,吩咐人把这件事记在史书里,朝鲜国王的信也要保存起来。
下面的人一头雾水,只腹诽这个皇帝年纪不大,倒是真的自恋。
不过说到记档,胤礽忽然想起另外一事,招来金英询问《永乐大典》,得知此时这书还保存得好好的,他立刻命令道:“赶紧吩咐下去,誊抄《永乐大典》,抄个几十份出来!快去啊!”
这回《永乐大典》可不能再失传了! 讯读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综]废太子穿越记马尔泰若曦弘晳更新,第 384 章 大明风华(十)免费阅读。https://www.xunduxs3.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