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祯摸了摸胡须满意的说道:“善,有功将士枢密院按功行赏。”
“诺,臣遵旨。”
庞籍退下后,贾昌朝站了出来道:“官家,现在猺人军心已乱,想必贾、杨两位将军那里很快还会有捷报传来,此次叛乱已难成大器,老臣为官家贺。
“哈哈,同喜,同喜。”
“官家,大宋是以仁义立国,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方为正道,老臣觉着陛下此时该派安抚使招安唐和等人,这样既免除了战乱之苦,又能昭显王朝仁心,使猺人归心,岂不是一举两得?”贾昌朝继续说道。
贾昌朝的建议得到了一些朝臣的赞同,赵尚面色如常,没有发表意见,但心里已经把贾昌朝骂了一个半死,什么鬼主意啊?趁你病要你命才是王道,猺人不事赋役,又欺软怕硬,不打服他们怎么招安?
与赵尚心意相通的大有人在,很快与庞籍同样身为枢密副使的吴育便站了出来反驳道:“官家,贾相此言差矣,唐和等人不识王化,自庆历元年起,降之又叛,此等无信无义之人,不可招安,臣建议等御龙诸直司扫平唐和等匪首后,方可对普通猺人百姓进行招安。”
贾昌朝刚想反唇相讥,就只见赵尚站了出来道:“儿臣附议。”
贾昌朝到了嘴边的话立马咽了下去,赵尚现在的地位越来越稳固,自己还是不要撄其锋芒为好。
最后赵祯同意了吴育的方略,刚刚出使辽国归来的余靖又变成了长沙安抚使,去桂阳专门负责招安之事。
最近朝中诸事事事顺利,赵祯心里也舒坦,便笑着说道:“诸位爱卿,今日天气甚好,朕已在御花园摆好酒宴,咱们群臣吟诗作乐一番可好?”
“那臣等就叨扰官家了。”贾昌朝笑吟吟的应道。
这时突然一个不合时宜的声音响起:“官家,有一事不决,臣无心饮酒作乐。”
说话的正是包拯,赵祯苦笑道:“爱卿,何事啊?”
“官家,生民之命,系于宗庙社稷,而继嗣为之本,太子,国之本也,请官家早立太子。”
“臣等附议。”庞籍、吴育等人带领诸位大臣也紧随其后说道。
赵祯与贾昌朝的脸色很不好看,因为满朝文武中,只有他们两个傻子不知道此事,赵尚心中苦笑不已,特么的,此事他也不知道啊。
赵祯恶狠狠的看向赵尚,赵尚连忙摇了摇头,表示自己也不知此事,赵祯的怒火直冲天灵盖,怒道:“包拯,你们这是逼宫么?”
“臣绝无此意,立太子以正国本,此乃天下之福,官家百年之后也有人拜祭,利国利民之事,官家为何就不同意呢?”包拯毫不畏惧的回道。
“你不光逼宫,还在这咒朕早死,包拯,你是长了多少脑袋啊?”赵祯恶狠狠的问道。
君臣俩的对话吓得赵尚跪在地上丝毫不敢动弹,老包真是太刚了,这别说是皇帝了,老百姓也受不了啊。
“臣不敢,臣仗义执言而已。”
包拯这幅死样子,赵祯也拿他没有办法,冷冷的说了一句:“此事日后再议,退朝。”
赵祯还没离开大殿,包拯突然急走两步,一把抓住了赵祯的袖子道:“官家,此事不决,万不可退朝。”
赵祯这次真是气的狠了,一个踉跄差点跌倒在地,幸亏被身后的王琳扶住。
赵祯重新回到龙椅上苦笑道:“朕这个皇帝当得真是窝囊啊,被臣子当众羞辱,却毫无还手之力。”
包拯重重跪在地上道:“官家,此事了之,臣以死谢罪。”
赵祯冷冷的看了一眼跪在角落的赵尚怒道:“朕教训不了臣子,还不能教训自己的儿子么?”说完拿起桌子上的一方砚台便扔了过去。
赵尚不敢躲开,只能呆在原地看着砚台朝自己扑来,突然一个人影冲了过来,替赵尚挡住了这方砚台,砚台打在身上很疼,来人闷哼一声,趴在地上道:“官家,此事的幕后主使是臣。”
这人正是余靖,余靖的额头上已经有血迹流出,但还是不卑不亢的说道:“官家,臣是蜀王的老师,身为先生,为弟子张目,是臣的责任,此乃其一;其二臣此次出使辽国,辽国皇帝多次打听大宋立储之事,正如包龙图所说,太子,国之本也,辽国、西夏狼子野心,官家迟迟不立太子,就给了两国可趁之机,大宋多年战乱,再也经不起一场夺嫡之争了,此乃臣肺腑之言,还请官家明察。”
这一番话余靖说的痛彻心扉,众人也是感同身受,泪流不止。
赵尚把头低下,看着自己的老师为自己扛下了一切,心里也是悲愤异常,余靖总共也就当自己先生不到一个月时间,从来没有主动讨好过自己,对自己也是很严肃,自己也从未要求他做这些,现在却为自己这个学生付出这么多,怎能让人不敬?
余靖摘下自己的官帽继续说道:“官家,万方有罪,罪在臣一人,请官家念及父子之情,君臣之义,不要牵扯他人,只治臣一人之罪便可。”
赵尚连忙爬到了前面道:“父皇,此事儿臣虽不知,但先生做这一切都是为了儿臣,儿臣不能躲在身后当一个缩头乌龟,儿臣请求外出,儿臣不贪婪那太子之位,只求父皇身体康健,国泰民安。”
“糊涂,赵尚,你想让众臣的一番心血付之东流么?”余靖怒斥道。
“先生,以太子之位来换您,在赵尚心中是值得的。”赵尚动情的回道。
余靖长叹一口气,努力仰起头,也不再多言了,朝堂中陷入了沉默中。
过了一会,赵祯才长叹一声道:“好一个师徒情深啊,余靖,你的一番话说服了朕,朕不是一个好皇帝,更不是一个好父亲,但朕决不会让大宋江山折在朕手里,江山有恙,那朕死都没有面目去见列祖列宗,所以此事朕同意了,立蜀王赵尚为太子,贾卿,此事就由你来负责吧。”
“臣遵旨。”
事情虽说一波三折,但最终还是成功了,众臣欣喜不已,拱手道:“官家英明。”
赵祯摆了摆手道:“余靖,你还是去长沙吧,朕有生之年不想再见到你。”
“诺,臣遵旨,臣自知无颜面对官家,只求官家保重身体,长命百岁。”余靖跪在地上泣不成声道。 讯读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宋卒更新,第17章 突如其来的风暴免费阅读。https://www.xunduxs3.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