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碍于现今各种产业的发展并不是很合适预想的方案。
陈秋云征求了二哥一些建议后才终于把项目完成了。
最终设计出来的这道水渠,不但可以完美的把村子的田地全部覆盖到灌溉范围内。
它最后的一段还会从村子离原本河道较远的一片住宅穿过,最终在末尾跟村外的河道合并在一起。
一旦完工,就能让村子里很多村民的用水方便许多。
两人口干舌燥的解释半天。
终于把整个水利修建的要点和好处说了个明白。
陈父满意的点点头。
他其实在两人讲完前就已经听明白这是干什么的了。
种了这么多年庄稼,又是陈家村多年的村。
其实早在几年前他就发愁过村民种地生活的好些问题。
虽然这么多年他没出过什么远门,但每年都有机会能去县城开会。
有意无意的在会议里也了解到了不少外面村子的事。
比如很多外地经过中央表扬的先进乡村。
表扬里简单讲过很多当地村民种庄稼的方法,为此他还兴冲冲的跑去找过农学院的专家。
他忙着这些东西不是为了名利,就是想减轻陈家村村民的劳动难度。
可惜经过县里的人研究后,他们发现村子周围的地形不太适合一些施工条件。
所以拖到现在,村子里侍弄地里的庄稼还得依靠传统的老办法进行。
如今的陈父早就过了那段心灰意冷的日子。
可在认真听了两个孩子的一番说明后。
他隐约觉得这个办法的可实施性很高。
他觉得这次说不定真的能成!
所以耐心等到两人你一句我一句的说完话。
他伸手拍了拍孩子们的肩膀,略显激动的说:“好样的!”
说完他就要拿上东西出了门。
他想尽快去县里找水利部门的专家帮忙给看看,要是没问题就得快点去县里找领导给批下来!
两兄妹一头雾水地追出来看到他推上车就要往村外走。
他们不约而同的抬头看了看远处半圆的太阳。
才发现三人在屋子里说话的时间不算短。
这会让要是再往县里跑,约摸着人家单位也已经下班了......
想到这儿,陈志远赶紧冲到门口拽住了自行车后座。
陈秋云见人拦了下来就说:“爹,你看这会儿都什么时候了!赶过去天都黑了。”
陈父冷静下来。
他后知后觉的看到天上橘红的彩霞。
原本还激动地心颤抖的手唰的一下就静了下来。
无言半晌,才抬手推起车把。
结果推了一下竟然没推动。
“......”
陈父默默的看向身后拽着车座的小儿子。
陈志远这才嘿嘿一笑,连忙松了手。
眼看他不会一头热的骑车离开,兄妹两人悄悄松了口气。
三人前前后后的回了院子。
陈父就回了屋准备早点歇下去。
按捺着等到了第二天。
天一亮陈父就跟定了闹钟似的醒了过来。
他匆匆吃了饭,就骑车去了县里。
保险起见,他先去了学校请专家帮忙看看手上的资料。
耐心等了几天确认没问题后。
才在当天把提前写好的申请报告放到了县领导的桌上。卂渎妏敩
陈家村农田灌溉困难不是一天两天的问题了。
在这大力搞建设,稳步谋发展的时代。
县里的领导们早就为此头疼不已,所以审批的流程很快就绿灯通过。
没多久就通知到了村里。
村里的会计拿到钱算了算后。
叹息道:“这钱可不够啊...”
陈父皱眉看了眼,最后还是坚定不移的说:“钱不够也得修!”
于是开工日期很快就被定了下来。
通知一发布,村里人的热情顿时高涨起来。
虽然批下来的项目资金少得可怜,可如今人人盼着这条水渠能够修成。
全村忙忙碌碌的准备好了工具和材料后。
陈家村就开始了热火朝天的造渠行动。
说起来这个项目并不算难。
整个工程用不了太久就能修好。
陈秋云算了算,觉得说不定完工日期刚好能赶上田里浇水的日子!
这次村子里的老老少少都加入了进来。
人虽然多了,但吃饭的钱却不够。
村委会就想办法征求了各家的意愿。
最终决定每个月都向各家征集一部分粮食,重新支起集体食堂。
这个食堂一直到建完水渠再解散。
很快村子里的青壮老少们每天干完活,就在食堂吃上了妇女同志们准备的有肉有菜热乎乎的饭菜。
哪怕修渠的工作累了点,心里也是很高兴的。
今后一段时间,陈家村就这么忙一阵水渠忙一阵地里活儿的。
没过几天全村人就知道,修渠的主意是村长家里的两个大学生想出来的。
自此以后,陈秋云和陈志远出门就发现。
他们走在村子没几分钟,就会被一群人围在中间问东问西。
饶是心里年纪不小的陈秋云,都有点扛不住各位大娘大婶的热情。
有人说:“秋云啊,也不知道你这脑瓜咋长的,那么大个水渠说画出来就画出来了。”
她身旁的大婶就问:“对啊,跟大娘们说说,俺们也好回去教教你那些侄子兄弟们。”
陈秋云耳朵微红的正色道:“要不是书里的知识那么丰富,我们其实也想不出来这么好的办法,这都多亏了祖国的培养。”
有人听了这话受到触动,原本还对自家孩子读书懈怠不以为然的大人。
顿时决定回去就让孩子好好读书。
等陈家村修完水渠,时间已经到了秋天。
那时候两兄妹早就去了首都上学。
通水那天。
村里人特地买了红布绑了大红花,就把它挂在了进村口的那段水渠上。
等文艺团热闹的表演完节目。
陈父才满脸激动地打开了蓄水湖上的水闸。
看着清澈的水流顺着水渠流向田里滋润着每一寸土地。
村里的老人们擦着眼角的泪花,只能用热烈地鼓掌表达自己心中的喜悦之情。
不光是生活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村子里好多人家履行了当时对于教育的想法。
原本家里孩子小学就辍学的,他们咬牙把孩子们送去了初中读书。
可以预见得到。
要不了几十年,这些被爸妈撵去读书的孩子都能为祖国的建设增砖添瓦。
......
两兄妹新生报到的日子就在过完年的几天后。 讯读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钟芸更新,第44章 祖国的培养免费阅读。https://www.xunduxs3.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