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读文学>穿越小说>晏珣晏鹤年>第502章 累人的朝会
  虽然有高拱吸引火力,晏珣的奏疏也引起很大的争议。

  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对外用兵的军费开销,以及募兵制的问题。

  募兵本来是不得已的临时手段,若是作为常规制度就太可怕了。

  大明军户制的缺陷,有识之士早就看出……

  军户沦为上层将领的佃户,比民户的生活更艰难,导致大量逃亡,战事紧张时征召不到足够的士兵。

  嘉靖年间,东南抗倭局势紧张,朝廷不得不允许余姚谢氏这种地方豪强办民兵团,还放权将领募兵。

  就是花钱雇佣百姓打仗。

  其中浙江人参军抗倭积极性最高,义乌兵是出名的骁勇善战、水陆两栖、精通火器。

  比如“戚家军”,主要由募兵组成。

  募兵制是好药也是慢性毒药:没有世袭军户的限制,士兵忠诚于跟他们的功劳、待遇息息相关的将领……

  诞生出“养子军团”、“家丁军团”这种怪胎,最终发展成将领拥兵自重、军阀割据。

  历史有惊人的相似。

  唐朝一开始是府兵制,到玄宗时延续不下去,就搞募兵制。各族人加入军队,成为职业雇佣兵,其中有很多胡人。

  玄宗又一系列骚操作,对安禄山这“忠心耿耿”的好大儿深信不疑。除了兵权,甚至连“造币权”都下放,最终有了“安史之乱”。

  ……合理怀疑安禄山才是李隆基的真爱。www.xündüxs.ċöm

  以史为鉴。

  很多人看到这种风险,对扩大对外用兵很警惕。

  不是他们不想大明日月凌空、光耀天下,而是怕募兵权放出去收不回,怕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再一个,出海还不比陆地。军队出海了,皇帝鞭长莫及。

  晏珣也知道募兵制下将领都爱养私兵,并不是所有将领都想拥兵自重,而是现实需要。

  打仗是一件要命的事,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最核心的军队上,打造一支精兵,是将领合情合理的选择。

  晚明的辽东铁骑和关宁铁骑,可以说是李家和吴家的私兵,却也是大明军队最后的遮羞布。

  先不说日后如何,现阶段募兵是最好的选择。

  大明不是大唐,皇帝也不是唐玄宗。

  讨论完“削藩”……哦,为宗藩谋利的政策后,朝堂上关于出海“问责”的事,又争论了一番。

  这时候众人才反应过来,趁着前段时间火力都在高拱身上,皇帝已经迅雷不及掩耳响叮当地派人去问责。

  ……?

  陛下不愧是高拱教出来的,同样不讲武德。

  事已至此,唯有想办法补救。

  “海上波涛汹涌,来往传递消息都是滞后的,臣实在是担心。募兵仍然在持续,臣认为应该增派钦差去专项监管。”某老臣提出意见。

  晏珣说:“各省巡抚、总督都是都御史出巡,他们就是钦差。去往倭国的胡总督、负责耽罗事宜的王巡抚,都是经验丰富老臣。”

  “他们是高官,统筹的是全局。具体到募兵的事务,还应该增派钦差。”殷士儋终于找到机会站出来,“晏大人年轻,顾虑不周全是有的。”

  晏珣无语,辣块妈妈的!就事论事啊,你搞什么人身攻击。

  ……我年轻位高权重,你很羡慕,不用特别强调!

  “为募兵额外增派钦差,我并没有说反对。”晏珣微微一笑,“其实,我这里也有几个人选,给皇上和诸位大人推荐一下。”

  殷士儋瞪大眼睛……坏了!中计了!

  晏珣设好套圈,就等我来提!

  “汪德渊此前随军到广西平乱,对军务很熟悉,我举荐他任钦差御史到山东;

  翰林院修撰罗万化,也在军务上有特长,可以去福建。另外,辽东也是募兵的重镇,我一时没想好举荐谁,还有派往浙江的钦差……请诸位集思广益。”

  留两个名额给你们争吧!

  什么?有人说这是任人唯亲?

  不任人唯亲,难道还任人为疏?

  罗万化是隆庆二年戊辰科状元,从会试第三百五十一名逆袭成状元。

  当时殿试皇帝出的题目——《外攘内安之道》,罗万化回答“安攘并举、重将领、给武将放权”,正符合当时北方的局势。

  这几年,罗万化一直在翰林院熬资历。据说张居正曾向他发出招揽,被他拒绝了。

  这次晏珣举荐他,事先并没有跟他说。

  罗万化是从六品的翰林院修撰,也来参加大朝会,位置在最后的那一群。

  听到前方传来自己的名字,他露出惊讶的神色……没去晏家拜码头啊?怎么晏大人举荐自己?

  周围的同僚们对了对眼神,难怪罗万化拒绝张阁老的招揽,原来是暗地里投入晏阁老这边。

  咦?

  张阁老和晏阁老不是一伙的?

  朝廷上人心易变,很难说谁跟谁是一伙的。

  皇帝从善如流:“派钦差监督募兵的事,既然是殷爱卿提出来,朕准了。具体派谁,内阁作出决议,再呈交给朕吧!”

  各位将军们,如果觉得钦差碍手碍脚,那就是殷士儋的锅,可以诅咒他!

  人选嘛……在皇帝看来,晏珣举荐的汪德渊和罗万化都很合心意。

  但他就是不直接批准,偏心不能偏得太明显。

  内阁现有的这些大臣,互相不从属才好制衡,殷士儋也是有一点用的。

  议论完两件大事,又有各种小事。

  一些站在后方的小官已经两眼冒圈圈,偷偷掏出袖中的姜片闻了闻提神,以免失仪。

  朝会是一件很繁琐累人的事。

  早朝之前,午夜起床,半夜就要到午门外“待漏”,午门的城楼有朝钟朝鼓,时间到才放官员入内。

  天没亮就要进入皇宫,在金水桥之南排好队。

  对小官来说更觉得无聊,国家大事没有他们可以插嘴的地方,跳出来的通常是炮灰。

  他们来这里,无非是重在参与,彰显朝会的盛大。热闹和唇枪舌剑都是高官的,和吃瓜群众无关。

  其实对皇帝来说,上朝同样是一件辛苦的事。

  现在都还好一点,洪武皇帝那个工作狂甚至搞早朝和晚朝,事无巨细都要亲力亲为,大臣也要跟着披星戴月。

  隆庆皇帝端端正正坐久了,很想挪动龙臀……他现在非常理解先帝为何常年躲在西苑不早朝。

  什么春宵苦短日高起都不是重点,重点是起得太早容易短寿、坐久了会得痔疮。

  剩下各种小事,皇帝都神游天外不怎么参与决策,能让臣子思考的事就不自己动脑。

  当皇帝这种苦差事,怎么就摊到自己身上呢?!

  终于熬到散朝,皇帝立刻回寝宫卸下一身装备、换上舒服的衣服,先不急着去见美人,先把太子召过来!

  想了想,他又冷着脸吩咐:“让人去查一查,李妃最近有没有和李家联系。”

  过去多年当不受宠皇子的经历,让隆庆很重视家人。

  但他是皇帝,在外戚的问题上,不能感情用事。 讯读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晏珣晏鹤年更新,第502章 累人的朝会免费阅读。https://www.xunduxs3.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