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东河沿街102号,中华医学杂志社。

  一大早,小编辑胡志刚就骑着自行车,来到杂志社。

  锈迹斑驳的钥匙捅开门,照例清扫一遍屋内的卫生。

  沏上一杯高碎,摆在桌子上。

  然后打开昨天邮递员送来的邮包,从里面倒出一大堆信件。

  看着那几十封信,胡志刚苦笑着摇了摇头。

  《中华医学杂志》是国内最有名的专业性医学期刊,很多医学教授都以能在期刊上刊登文章为荣。

  地方上的医生就更不用说了,文章如果被期刊收录,在年底的庆功大会上,被上面表扬不说,还会被授予大红花。今后在医院里说话声音也会响亮不少。

  这样就导致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投稿的稿件良莠不齐。

  这年代大多数医生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其中有些更是脑洞大开。

  而医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并且《中华医学杂志》为双语期刊,国内外同步发售,一旦出现重大纰漏,必然会引起巨大波澜。

  这就需要编辑们认真审核。

  张志高取出一封信,拆开后,仔细查看。

  ‘《论产妇站立的方式分娩婴儿》作者,三夹河公社医疗站张大麻子。’

  呵,有点意思。

  张志高啜一口茶水,继续向下看。

  “史料记载,在南北朝的时期,孕妇都是站立进行分娩...这样做可以也防止血水弄脏房屋和被褥...”

  看到这里,张志高放下论文,心中一阵无语。

  为了节省一些棉花,这个张大麻子宁愿承担婴儿直接摔在地上的风险?

  唉,又浪费五分钟。

  然后拆开另外一封信,《论用鸡粪+地浆水(泥巴水)治疗霍乱。》

  张志高只看了一眼,就把信件扔到了桌子下的纸箱子里。

  在古代医书里,确实有粪便入药的案例。

  但这只是古人在缺医少药的情况下,根据生活经验,应对疾病的方法。

  但是现在是新世界了,已经发明了氟喹喏酮类药物和盐酸四环素片。

  完全没必要让人吃鸡粪。

  好在没有浪费时间。

  今天张志高的运气真不错,接下来的几封信也都没有浪费时间。

  这个时候,主编胡广深教授也推开门走了进来。

  他已经年纪古稀,并且身兼清华池大学的终身教授,上班总会晚一点。

  不过,整個杂志社没有一个编辑有意见。

  毕竟,胡广深教授是整个杂志社的定海神针。

  有了他,杂志社才拥有发行外语期刊的渠道。

  胡广深教授走到张志高面前,问道:“志高,这两天有合适的稿件没有?”

  下一期的期刊印刷在即,可是论文的数量不足,特别是高质量的论文,更是一篇都没有。

  如果再来一篇《插管洗胃术》,中华医学期刊说不定可以成为欧美医科大学官方预定期刊。

  可惜,他失望了,张志高从信纸堆里抬起头:“插管洗胃术没有,站立分娩和鸡粪倒是各有一份。”

  也是,今年有一篇高质量论文已经算是满足了。

  奢求太多,只能自寻烦恼。

  胡广深教授摇摇头,进了总编室。

  期刊必然要按时印刷,现在只能从那些水平一般的论文中,选出一封了。

  胡广深从抽屉里取出一摞论文,开始筛选。

  足足花了两个小时,他才选中一篇清华池大学古教授投稿的论文。

  论文虽没有新意,却也没有纰漏,刊登出去绝对不会惹来麻烦。

  胡广深教授摇动电话:“印刷厂嘛,我是期刊社的老胡,对,昨天送去的论文中,再选出一篇,作者的姓名是古月华。”

  “对,马上刊印。京城到广市那边火车运输至少需要五天时间,再晚的话,就错过在港城发售的时间了。”

  听到电话对面传来的保证,胡广深这才放心的放下电话。

  《中华医学期刊》不仅仅是一份医学期刊,它更代表了华夏的脸面,容不得出现半点纰漏。

  这是上面交代下来的任务。

  安排好下一期期刊,胡广深总算能松口气了,他端起茶杯喝了口水。

  然后站起身打开留声机,在舒缓的隐约中眯起眼睛。

  “砰!”

  一声急促的声音,像铁锤般,敲碎了美好的音符。

  胡广深教授睁开眼睛,看到张志高面带喜色的拿着一封信站在门口。

  “出什么事了,着急忙慌的?我不是经常教育你们,做事情要稳重,要泰山崩于眼前而面不改色,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张志高挥着信件,满脸喜色:“胡总编,那个李东来,又投稿了。”

  “什么?”胡广深教授一下子从椅子上蹦了起来,大步上前从张志高手中抢过了信件。

  他那副猴急的样子,让张志高抿着嘴偷笑。

  说好的泰山呢,说好的麋鹿呢?

  胡广深抽出信纸,来不及坐下,就细细读了起来。

  “《论心肺复苏术中存在的错误步骤,以及改良办法》,作者红星轧钢厂医生李东来。”

  心肺复苏术?

  胡广深不由皱起眉头。

  这是国外新兴的一种用于急救的医术,在国内并没有普及,只有一些大医院才会教授。

  李东来身为轧钢厂医院的医生,怎么会知道这种技术。

  并且还能从中找到纰漏。

  莫不是在投机取巧?

  不过,看了之后就能确定了。

  胡广深拿着信纸缓缓坐下,然后一字一句的细细品读。

  足足花了半个小时,他才把只有10页信纸篇幅的论文读完了。

  合上信纸,胡广深久久说不出话来。

  在论文中,李东来准确的指出了国外现行心肺复苏术存在的错误步骤,并且详细解释了其中的原因。而后又给出了正确的步骤。

  其中绝大部分错误都很细微,即使一个使用心肺复苏术拯救过无数人的老医生,也绝对不会觉察到。

  甚至,有些已经涉及到了深奥的人体学知识。

  可是,李东来只不过是一个赤脚医生,没有在高校进修学习过。

  他是如何知道那些知识,并且做到灵活运用的呢?

  难道真是所谓的天才?

  胡广深教授一向信奉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不相信这个世界有天才的存在。

  尤其是医生,必须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学习。然后再经历成千上万次临床实践,才可能在学术上有所建树。

  可是李东来的出现,让他对自己的信念产生了怀疑。

  一直站在旁边的张志高看到胡广深教授脸色阴晴不定,小心翼翼的问:“总编,这份论文,有问题?”

  “没,绝对没问题。”胡广深教授想了一下,又补充了一句:“至少以我的水平,看不出其中的问题。”

  张志高这就放下心了。

  胡教授身为国内外医学名家,都看不出问题,那就说明论文正确无误。

  他见胡教授还还怔在原地,又小声问道:“既然没问题,那这篇论文,可以发表吗?”

  论文...发表...坏了!

  胡广深教授连忙摇动电话通知印刷厂,立刻把古月华教授的论文撤下来,等待李东来的论文送过去,再行印刷。

  听到对话内容,张志高撇撇嘴,这个古月华还真是倒霉。

  ...

  还好,印刷厂的机器还在预热,没来得及印刷。

  要不然真酿成重大事故了。

  放下电话后,胡广深教授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端起茶水,边品着,边细细研究论文。

  像上一篇论文一样,这篇论文步骤详实,可行性很高。

  同样,论文中描述的心肺复苏步骤,就像是经过成千上万次实践过一样。

  这样的人才,窝在轧钢厂医院实在是太委屈了。

  如果能够进入大学深造几年,接受专业的医学知未来华夏说不定能出现一名闻名海内外的医学教授。

  想到这里,胡广深向一位学生摇了电话:“耿恒吗?”

  电话对面的人明显怔了一下,听出声音后,喜出望外:“胡老师,您最近还好吗?我前两天去看您,您正好去广市出差了。”

  “我听你师母说过这件事。”胡广深拿着电话点点头,“我今天打电话给你,是想请你查一位医生的资料。”

  “医生资料?他叫什么名字?”耿恒一口答应下来,身为部委干事,查询档案很容易。

  ...

  十分钟后,胡广深得到了李东来的详细资料。

  看着纸上记录的年纪,他眉头拧成疙瘩。

  “25岁了...已经错过了参加高考的年纪。”

  “除非...能够转换成干部身份,并得到区一级卫生部门的推荐。”

  虽然有了办法,胡广深教授却有些犹豫。

  他从来不愿意干涉地方上的事情。

  站在窗户前思虑良久,胡广深教授最终还是拿起了电话。

  ... 讯读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四合院之赤脚医生李东来秦淮茹更新,第112章 期刊社免费阅读。https://www.xunduxs3.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