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员也下班了。
顶灯熄灭,一束追光打下来,博物馆中又恢复孤独的沉寂。
然而这沉寂也只维持了几秒钟,很快就又热闹起来。
“憋死我了。”
“今天好吵啊,他们怎么那么多话说啊。”
“那他们长了嘴,可不就是想说就能说么。”
“幸好我外头有玻璃罩子保护着,不然感觉有几个熊孩子都要把我拿下来摔了!”
“咱们身上可都背负着好几千年的历史,不能砸!”
“幸好咱们在博物馆里……”
文物们憋了一整天,等到闭馆之后,终于有机会能唠唠嗑了。
观众里有人笑出声来。
也有些家长正在教育身边的小孩:“博物馆里展览的文物都是国宝,背后都有几千年的历史沉淀,就算没有玻璃罩子,也不可以随便乱动,知道了吗?”
李一鸣低声对身边的秦逸说:“每一句台词看来都是意有所指的。”
陶乐当初的想法是,有可能会有观众因此觉得被冒犯,并不是所有孩子都是熊孩子。
但其实陶乐心里也是这样认为的,没有孩子天生下来就是熊孩子,熊孩子都是因为有熊家长,无知的放纵只会让孩子产生错误的理念,在他们眼中也许连这些国宝都是可以随意损毁的玩具。
所以必须要有正确的引导。
秦逸笑一笑,只有他知道陶乐在写剧本的时候,是怎么样彻夜难眠,纠结一句台词的。
就在文物们聊天的时候,突然响起了一阵音乐。
滚动字幕已经开始科普:这是一段来自1986年曾侯乙编钟的音响记录,演奏乐器来自公元前4世纪,由湖北省博物馆和中国唱片总公司共同采录,采集时间为1986年3月29日凌晨两点至4月6日晨6时整,室内温度18摄氏度,再录国产音叉,A等于440赫兹。
底下有不认识字的小孩,但已经开始学乐器,一下就听出来,正兴奋地和身边的父母分享:“是编钟的声音!”
同样也有对中华文化感兴趣的外国友人在赞叹:“这乐器一定有很长历史了。”
音乐是不分年龄,也不分国界的。
这也正是陶乐选择第二个单元以曾侯乙编钟为主题文物的原因。
“嘘!大哥开始表演了。”
曾侯乙编钟是担得起众文物一声“大哥”称呼的。
甬钟道:“《孟子·万章下》曰,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
长信宫灯也开口道:“《太史公自序》曰,礼以节人,乐以发和。”
兽面纹龙流盉跟着说:“《论语》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长信宫灯追加道:“《尚书》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
“啪”的一声,角落里一束灯光突然亮起,刚好打在舞台上刚才还暗着的一块区域,明明已经下班的解说员不知道从哪冒出来的,突然上线出现在灯光下,像老师上课那样,手里还拿着一根教鞭,把眼镜都戴上,开始“上课”了。
“《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
解说员推了推眼镜继续说:“刚才发言的甬钟,就出自曾侯乙编钟,曾侯乙墓发掘于1978年,墓主人名‘乙’,是战国时代曾国国君。曾国就是史书上记载的‘随国’,在今天的湖北省随州市范围内,所以由战国时期的甬钟,来介绍战国时期的《孟子》,是非常适合的哦!”
观众席立刻就有人get到了刚才发言文物和它们所引经据典是根据什么来的了。
“刚才引用《太史公自序》的是哪件文物?”
问话的人马上低头开始用手机上网查资料,似乎在和台上的解说员比赛,看谁能更早把答案说出来。
“是长信宫灯!”
观众比解说员更早查到答案。
但解说员还在继续:“长信宫灯,西汉时期文物,现藏于河北博物院。”
“《史记》成书于西汉。”
“一盏灯,照亮了一个时代,这位西汉宫廷女,眉眼细长,脸型圆润,头上佩戴巾帼,身穿曲裾深衣,跣足而坐。两千多年来,她未曾挪动过一步,却从西汉启程,带来遥远的一束光明。”www.xündüxs.ċöm
这时候,空中突然出现一尊巨大的长信宫灯。
全方位、各个角度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不论剧场的各个角落,所有观众都能清晰地看见这座长信宫灯。
一位女子从舞台侧面登台,走到舞台中央,就在玻璃罩下的长信宫灯面前坐下。
她头上佩戴巾帼,身穿曲裾深衣,跣足而坐,连妆容都和长信宫灯文物中的那名西汉宫廷女一模一样。
解说员身上的追灯熄灭。
西汉女开始说话了:“我乃汉文帝皇后窦氏侄孙女窦绾随葬品,1968年在河北省满城县城西三华里的陵山上汉墓中被发现,当墓葬中散落的铜构件被重新组合后,我终于被恢复原貌。”
“我曾在长信宫的浴室中被使用,现在的‘长信宫灯’名也因此而得来,我曾点燃过汉代的暗夜,一件宝器,一位佳人,从此执手,互为你我。”
女子左手托起底座,右手宽大的袖管自然下垂,扣住托盘,成为灯罩。
灯盘上立有两枚遮光片,盘边设有手柄,开合与转动间,可以控制光的照度和角度。
《史记》和《尚书》都成书于西汉时期,由西汉时期的长信宫灯来介绍这两本书中的内容,也确实相得益彰。
介绍长信宫灯的那位西汉女起身离开,半空中的投影一下变成了刚才介绍《论语》的兽面纹龙流盉。
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的“兽面纹龙流盉”是青铜盉中最珍贵、最罕见的一件,而且这件文物被誉为是春秋时代的逆天文物;因为文物上有着3条“真龙”,一条在盉口,一条在盉盖,另一条则在盉手。
底下已经有小朋友发现了端倪。
“妈妈,那上面是什么东西啊?”
旁边的滚动屏幕上已经显示了简介,孩子的妈妈告诉他:“是龙呀。”
但小孩摇头说:“龙根本不是长这样子的!”
这时换了身汉服的解说员重新出场。
“中国现代的龙形象是经过代代改进的,而春秋战国时期的龙相对比较早期,也就是说这件文物上的三条龙是中国文化早期的龙,不仅如此在目前考古发现的先秦文物纹饰中来龙也有羽翼。”
“既然有文物上有龙,是否代表这是诸侯或者天子之物呢?其实不是,甚至可以说这件文物是一件‘赝品’,只不过这赝品是春秋时期百越古人仿制中原西周时期的兽面盉,因为年代久远,而且器物精美,这件兽面纹龙流盉比很多商周时期青铜盉还要珍贵。”
观众席上的小孩发出明了的一声“哦”。
“但是,这一件文物考古专家至今也复制不出来。因为文物兽面纹除目与耳外由尾端螺旋形外凸的线条构成,类似于雷纹,尽管文物修复师们能够用失蜡法铸造出来,但也丝毫没有文物那种神韵,和其他复制出来的文物相比,一眼就知道是假的,达不到那种以假乱真的效果。”
【作者有话说】
注:本章中所提“曾侯乙编钟”、“长信宫灯”文物信息,参考自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本章中所提“兽面纹龙流盉”文物信息,参考自“华夏文物”。 讯读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如果文物会说话更新,第196章 小科普时间免费阅读。https://www.xunduxs3.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